“李镇西老师的《我的教育思考》让人喜欢读,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的真诚,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,以真诚的态度面对教师。”因为这样一段书评,我选择了这本书。恰恰是阅读中时时感受到的真诚,让我感动、让我反思——作为一名教师,我们是多么需要这样的真诚。
真诚就是用平和的心态尊重每个孩子的未来。
李老师在书中回忆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:在一所著名的学校参观,校长充满了自豪的语气介绍着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。李老师评论道:这个学校创办百年,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园里所展示的十多位学生,而是千千万万个社会普通劳动者。在这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中,能够“著名”毕竟是少数,而绝大多数都悄无声息——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,以自己的劳动为生,同时为国家奉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。这样的劳动者,同样是母校的成果,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。
是呀,作为一名教师,社会、家长都希望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“人才”,于是我们也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关注给了班级里的“学优生”,我们渐渐地失去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有的对每个学生的真诚。于是,所谓的“学优生”开始越来越焦虑,所谓的“学困生”开始越来越迷茫,我们的学生渐渐失去了从学习中获得的乐趣,失去了为自己的生活感到幸福的能力。反思自己,每次出现在学期总结里的,往往也都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,而更多的平凡的孩子却似乎在我的“成就簿”中被忽略了。我试着回想所带过的集体,那些虽然成绩平平却每次劳动都一马当先任劳任怨的孩子,虽不善表达却坚持两年早来晚走为班级开门锁门的孩子,虽逆反心极强却在运动会上带伤坚持上阵的孩子,虽总被批评却在毕业后总对我问寒问暖的孩子。如果用分数的指标来衡量,他们并不优秀,但是他们热爱生活、纯真热情,也许若干年后,他们也只是过着最平凡的生活,但他们每个人依然是我的骄傲。
只有教师抛弃了势力,我们的孩子的未来才能得到尊重;只有教师选择了真诚,我们的孩子才能学会坦然地面对未来、热爱未来。
真诚就是用平等的态度做学生的朋友。
在《我的教育思考》一书中,李老师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话“您若变成小孩子,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:师生立刻成为朋友,学校立刻成为乐园;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,一块儿玩,一处做工,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,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。”正是这样真诚平等的态度,陶行知先生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,赢得了学生的由衷爱戴。李老师也认为“爱学生,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。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,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,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。”所以他的学生喜欢他、依恋他。可见,用平等的态度做学生的朋友是多么重要。
记得刚当班主任时,面对比自己小不了几岁,同为八零后的学生们,我生怕被他们看扁了,于是总是板起脸来,故作高深,装出一副“凛然不可侵犯”的“派头”。但学生们没有被我的“威严”吓住,仍然我行我素。一次,一个学生在周记里写道:“老师,我们每次看到你板起脸来教训人,我们都在底下忍不住想笑。我还是喜欢你做科任老师时跟我们一起玩仓鼠的样子。”那一刻,我开始反思,从前的自己戴上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面具啊。从那以后,我开始尝试回到我的孩子们中间,联欢会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服装表演走T台,游戏时我们一起手拉手钻呼啦圈,自习时我们一起背让人头疼的英语单词,开心农场流行时我们一起在花盆里种下大蒜、西瓜。慢慢地我发现,摘下了高高在上的面具后,我和孩子们之间,少了苦口婆心,多了同甘共苦;少了互相戒备,多了心心相印。
我也明白了,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,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板起脸来居高临下的说教,而是与孩子真诚平等、心心相印的交流。就像李老师在书中写的那样“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,情感只能以情感去点燃。”
冰心先生说过:“情在左,爱在右,走在生命的两旁,随时撒种,随时开花。”那么就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播撒真诚的种子,相信春风过处,会到处开满真诚之花。